首页 / 赫梅利尼茨基 历史
赫梅利尼茨基——这座位于乌克兰西部的城市,名字本身就承载着复杂的历史记忆。作为乌克兰独立后更名的城市(原称"普罗斯库罗夫"),它见证了哥萨克起义、波兰立陶宛统治、俄罗斯帝国扩张、苏联时期工业化以及当代乌克兰寻求国家认同的全过程。在俄乌冲突持续的今天,重新审视这座城市的变迁,或许能为我们理解乌克兰民族认同的构建提供独特的视角。
这座城市最早的历史记录可以追溯到15世纪,当时它被称为普罗斯库罗夫(Proskuriv),是波兰立陶宛联邦统治下的一个边境小镇。1653年,这座城市因著名的哥萨克领袖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Bohdan Khmelnytsky)在此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佩列亚斯拉夫条约》而载入史册——这一事件被视为乌克兰寻求俄罗斯保护对抗波兰统治的关键转折点。
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这座城市被重新命名为赫梅利尼茨基,这一更名本身就体现了后苏联时代乌克兰对历史叙事的重构。在当代乌克兰史学界,对赫梅利尼茨基的评价充满争议:他是民族解放英雄,还是将乌克兰引向俄罗斯统治的"背叛者"?这种历史评价的分歧恰恰反映了乌克兰复杂的国家认同困境。
赫梅利尼茨基地区在二战期间遭受了深重灾难。纳粹德国占领期间,当地约80%的犹太人口被杀害。今天的赫梅利尼茨基州档案馆保存着大量关于大屠杀的档案材料,这些不仅是历史研究的宝贵资源,也是当代乌克兰处理多元历史记忆时必须面对的课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乌克兰政府加强了对二战历史的"去俄罗斯化"叙述,强调乌克兰人在反抗纳粹中的作用,而非苏联官方的"伟大卫国战争"叙事。赫梅利尼茨基作为曾经的重要战场,其纪念活动也反映了这种叙事转变。
赫梅利尼茨基州位于乌克兰西部,传统上是农业区,但在苏联时期发展了一定规模的军工和机械制造业。乌克兰独立后,这些企业面临严峻的转型挑战。近年来,随着IT外包产业的兴起,赫梅利尼茨基也出现了一批软件开发公司,为当地年轻人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俄乌战争爆发后,赫梅利尼茨基因其相对远离前线而成为许多国内流离失所者的避难所。据当地政府统计,2022-2023年间,城市人口增加了约15%,这给住房、医疗和教育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但也为当地消费市场和服务业注入了新活力。
赫梅利尼茨基的文化景观反映了乌克兰西部典型的特点:乌克兰语占主导地位,东正教(特别是自主管理的乌克兰正教会)影响深远,民族主义情绪较东部地区更为强烈。城市中心保留着苏联时期的建筑,但许多街道和广场已被重新命名,以纪念乌克兰历史上的文化人物和民族英雄。
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推广哥萨克文化,将其作为地区旅游品牌的核心。每年夏季举行的哥萨克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组织者刻意淡化历史上哥萨克与俄罗斯的联系,而强调其作为乌克兰民族认同象征的方面。这种文化政策的调整明显受到当前政治环境的影响。
赫梅利尼茨基虽然不是前线城市,但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里是乌克兰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连接利沃夫、文尼察和日托米尔等城市。俄乌战争爆发后,北约提供的军事援助很多都是通过赫梅利尼茨基转运至东部战场。
更引人注目的是,赫梅利尼茨基附近有苏联时期建造的大型地下指挥所(据信是冷战时期为核战争准备的备用指挥中心)。有报道称乌克兰军方已重新启用部分设施,但具体用途尚未公开。这一情况引起了国际军事观察家的广泛关注。
尽管赫梅利尼茨基没有遭受直接攻击,但战争深刻改变了这座城市的社会结构。除了前文提到的国内流离失所者涌入外,当地适龄男性大量参军或从事与战争相关的工作,导致许多行业出现劳动力短缺。与此同时,大量国际援助组织和非政府机构在赫梅利尼茨基设立办事处,带来了新的国际元素。
战争还强化了当地的反俄情绪。根据2023年的民意调查,赫梅利尼茨基州支持与俄罗斯谈判解决冲突的比例是全乌克兰最低的地区之一。这种情绪也反映在文化领域——当地剧院和博物馆大幅减少了俄罗斯文化内容的展示,转而强调乌克兰本土和欧洲的文化联系。
赫梅利尼茨基的历史变迁告诉我们,历史记忆从来不是客观中立的。从苏联时期将赫梅利尼茨基起义描绘为"俄罗斯与乌克兰人民重新统一"的关键事件,到当代乌克兰强调哥萨克传统中的独立诉求,同一段历史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政治含义。在战争状态下,这种历史叙事的重构变得更加迫切和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赫梅利尼茨基当地的历史学者正在尝试超越简单的"亲俄"或"反俄"框架,挖掘更复杂的历史真相。例如,有研究开始关注17世纪哥萨克社会中不同阶层对《佩列亚斯拉夫条约》的分歧态度,这种学术努力或许能为超越当前对立的历史认知提供新视角。
赫梅利尼茨基的案例还展示了地方历史如何参与国族认同的构建。在乌克兰独立后的三十多年里,通过地名更改、纪念活动和教育课程改革,赫梅利尼茨基从苏联框架下的一个普通州府,逐渐转变为乌克兰民族叙事中的重要符号。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间伴随着代际观念冲突和社会分歧。
俄乌战争的爆发加速了这种认同重构。当赫梅利尼茨基的年轻人被问及他们的身份认同时,"乌克兰人"的回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和自豪。这种认同变化是否持久,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争的结果和战后乌克兰的国家建设方向。
站在赫梅利尼茨基的城市广场上,看着哥萨克纪念碑与欧盟旗帜并立的景象,我们仿佛看到了乌克兰这个国家所处的历史十字路口。这座城市见证了乌克兰与俄罗斯复杂的历史纠缠,也正在见证当代乌克兰寻求欧洲未来的努力。无论战争结果如何,赫梅利尼茨基的故事都提醒我们:历史从未真正过去,它总是以各种方式活在当下,并影响着未来。
在全球化退潮、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时代,像赫梅利尼茨基这样的地方历史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能为我们理解更大的世界图景提供独特的视角。或许,当我们学会倾听这些地方的声音时,我们才能更全面地把握这个动荡时代的深层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