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加贝斯 历史
在地中海南岸,突尼斯的加贝斯(Gabès)是一座被现代旅行者忽视的城市。它既不像突尼斯城那样充满奥斯曼帝国的遗风,也不如撒哈拉边缘的杜兹那样以沙漠探险闻名。然而,这座夹在沙漠与海洋之间的城市,却是北非历史最悠久的定居点之一,其命运与气候变化、殖民遗产、能源转型等全球议题紧密交织。
加贝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拥有突尼斯唯一的临海绿洲,这里的椰枣树与海水仅相隔数百米,形成了罕见的生态景观。但今天,这座城市的命运正面临严峻挑战——工业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地缘政治动荡正在侵蚀它的根基。
加贝斯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腓尼基人最早在此建立贸易站。罗马人征服北非后,将这里命名为“塔卡佩”,并依托其天然良港发展成重要的橄榄油与谷物出口中心。考古发现显示,罗马时期的加贝斯拥有完善的城市规划,包括剧院、浴场和引水渠。
有趣的事实:加贝斯港曾向罗马帝国输送一种特殊商品——紫色染料。这种从当地海螺提取的染料价值堪比黄金,是罗马贵族身份的象征。
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北非后,加贝斯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重要节点。伊本·白图泰在14世纪的游记中记载,这里的椰枣和石榴通过驼队运往撒哈拉以南非洲,换回黄金与奴隶。加贝斯的传统手工业(如陶器与编织)也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
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突尼斯后,加贝斯的战略地位下降,逐渐沦为海盗据点。当地至今保留着这一时期的防御工事遗迹,比如用珊瑚石建造的“斯法克斯门”(Bab Sfax)。
1881年法国占领突尼斯后,加贝斯被改造成磷酸盐矿石的出口港。殖民者在绿洲边缘修建铁路和化工厂,彻底改变了城市生态:
1956年突尼斯独立后,加贝斯被赋予“工业重镇”的角色。1972年建立的加贝斯化工厂至今仍是突尼斯最大雇主,但也带来持续的环境问题:
| 年份 | 事件 | 影响 |
|------|------|------|
| 1980 | 化工厂废水泄漏 | 海湾渔业减产70% |
| 2011 | 革命期间工人抗议 | 催生“加贝斯环保运动” |
当地谚语:“我们靠工厂活着,也被工厂杀死”(نحيا بالمصنع و نموت بي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报告显示,加贝斯绿洲正以每年1.5%的速度萎缩。主要原因包括:
随着撒哈拉沙漠南扩,加贝斯成为中非移民前往欧洲的中转站。2022年,当地渔民救起一艘载有120人的偷渡船,船上大部分是来自乍得的牧民。
年轻一代开始恢复古老的“三层种植法”:
- 顶层:椰枣树遮荫
- 中层:橄榄树与无花果树
- 底层:蔬菜与草药
当地女性合作社利用海藻开发生物肥料,并复兴传统靛蓝染色工艺。其产品已通过公平贸易认证出口欧洲。
这座沙漠边缘的城市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困境:如何在发展中平衡传统与现代?加贝斯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根植于对历史的尊重——正如当地柏柏尔谚语所说:“没有古老的根,新枝终将枯萎。”(الفرع الجديد ما ييبقى إلا باصل قديم)
当我们在讨论气候正义或能源转型时,不妨将目光投向加贝斯:这里的每一棵濒死的椰枣树,每一艘搁浅的渔船,都在诉说一个关于人类生存的普遍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