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莱恩群岛 历史
在浩瀚的太平洋中部,散落着一串几乎被世界遗忘的岛屿——基里巴斯的莱恩群岛(Line Islands)。这里距离最近的陆地也有数千公里,却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哨兵站”。从殖民时代的争夺到二战的血泪,从核试验的阴影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莱恩群岛的历史像一部微缩的人类文明冲突史。今天,当全球热议气候正义与小岛国生存权时,这片由珊瑚环礁组成的土地正用沉默的伤痕向世界发出预警。
莱恩群岛由11个珊瑚岛组成,从北部的圣诞岛(Kiritimati)到南部的弗林特岛(Flint),横跨2400公里海域。这些岛屿面积总和不足500平方公里,却是地球上最早迎接新年的地方之一。
考古证据表明,约公元1000年,波利尼西亚航海者曾在此定居。他们用星辰导航、靠雨水生存的智慧,至今体现在基里巴斯传统的“特·姆瓦”(Te Mwaneaba)社区集会屋建筑中。
1777年,库克船长将圣诞岛标注在地图上,开启了列强争夺的序幕。19世纪,美国、英国、法国在此展开“鸟粪战争”——为争夺富含磷酸盐的鸟粪(当时珍贵的肥料),甚至爆发武装冲突。
1860年代,秘鲁奴隶贩子绑架上千名岛民到南美挖鸟粪,导致多个岛屿人口灭绝。这段“黑鸟”(Blackbirding)历史至今是太平洋岛民集体记忆中的伤痛。
1941年,日军占领圣诞岛建立潜艇基地。美军为夺回控制权实施的“燧发枪行动”,使这里成为跳岛战术的关键节点。至今岛上仍残留生锈的坦克和飞机残骸。
1957-1962年,英国在圣诞岛进行9次核试验(“ grapple行动”)。尽管官方宣称“无人区”,但辐射导致岛民癌症率异常升高,2018年联合国才首次承认受害者赔偿权。
莱恩群岛平均海拔仅2米,部分岛屿已因海水侵蚀缩小50%。2015年,塔拉瓦环礁的墓地骸骨被冲上海岸,成为震撼国际媒体的“气候难民”象征。
珊瑚岛依赖地下淡水透镜体生存。随着海水入侵,圣诞岛75%的井水已盐碱化。居民不得不依赖昂贵的海水淡化设备——每吨水成本是纽约的30倍。
基里巴斯政府2014年购入斐济5000英亩土地作为“气候避难所”,但多数岛民拒绝离开:“我们的祖先骨灰在这片沙里,我们怎能抛弃他们?”
尽管基里巴斯人均碳排仅0.6吨(美国为14.7吨),却要承担最严重后果。2023年太平洋岛国论坛上,基里巴斯总统质问:“你们的繁荣,凭什么用我们的国土买单?”
当我们在空调房里讨论“碳中和目标年限”时,莱恩群岛的孩子们正在学习如何用椰子叶加固被海浪掏空的房屋地基。这里的历史告诉我们:全球化从来不是平等的盛宴,而气候正义必须超越地理的隔阂。或许正如基里巴斯谚语所说:“潮水上涨时,没有一座岛屿能独自漂浮。”(Te waibo ni kabane,e aki taraoi ni mweenga)
注:本文数据来源包括基里巴斯国家档案馆、太平洋共同体(SPC)气候报告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15号决议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