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里巴斯 历史
基里巴斯(Kiribati),这个位于太平洋中部的岛国,由33个珊瑚环礁和岛屿组成,横跨赤道,东西跨度超过4000公里。尽管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仅约12万,但它的历史却与全球殖民扩张、二战硝烟以及当今的气候危机紧密相连。在当今世界热议海平面上升、小岛屿国家生存权的背景下,基里巴斯的故事尤为值得关注。
基里巴斯的原住民属于密克罗尼西亚人分支,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便定居于此。他们发展出独特的航海技术,依靠星辰和洋流导航,在广袤的太平洋中建立了贸易网络。传统社会以家族为单位,依赖渔业和椰子种植为生,形成了以“马内阿巴”(社区集会所)为中心的文化体系。
太平洋战争期间,基里巴斯的塔拉瓦环礁爆发了惨烈的“塔拉瓦战役”(1943年),美日双方伤亡数千人。至今,战争遗迹和未爆弹药仍对当地居民构成威胁,也提醒着世界这片土地的军事价值。
1979年,基里巴斯脱离英国独立,成为共和国。然而,殖民遗留问题(如边界模糊、资源匮乏)和地理孤立性,使其发展始终步履维艰。
基里巴斯平均海拔仅2米,是全球最易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国家之一。联合国报告显示,若全球升温超过1.5°C,该国到2050年可能60%国土无法居住。
基里巴斯政府曾提出“迁移适应”计划,包括购买斐济土地作为潜在迁居地。前总统汤安诺(Anote Tong)多次在国际场合呼吁:“我们不想成为难民,但世界必须承认气候不公。”
基里巴斯拥有全球最大海洋保护区(40万平方公里),但周边海域的渔业权、深海采矿(如稀土)利益,正吸引大国角逐。
基里巴斯的历史是一部微缩的全球史——殖民伤痕、战争记忆、主权挣扎,再到如今成为气候危机的“预警灯”。它的命运叩问着人类:
- 当一个小国因工业化国家的排放而面临灭顶之灾,谁该负责?
- 在资源争夺与地缘博弈中,弱国的声音如何被听见?
或许,基里巴斯的意义早已超越其地理边界,它提醒我们:在气候危机时代,没有一个国家是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