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塞萨尔 历史
在哥伦比亚北部,塞萨尔省(Cesar)像一颗被热带阳光灼烧的琥珀,封存着这个国家最复杂的记忆。这里既有殖民时代的黄金传说,也有现代武装冲突的伤痕;既有石油与煤炭带来的财富,也有环境破坏引发的抗议。今天,当世界关注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社会公平问题时,塞萨尔的命运恰如一个微缩实验室,折射出全球南方国家在发展与正义之间的艰难平衡。
16世纪,西班牙征服者沿着马格达莱纳河深入塞萨尔,被当地泰罗纳(Tairona)和尤卡帕(Yukpa)原住民称为“带着铁与火的幽灵”。传说中“塞萨尔酋长的黄金国”(El Dorado del César)吸引着殖民者,但实际发现的黄金矿藏远不及预期。原住民以游击战术反抗,导致西班牙人最终将这里划为“不经济的边疆”。
随着殖民庄园经济的扩张,非洲奴隶被贩卖至此开采金矿、种植甘蔗。今天,塞萨尔人口中42%的非裔比例(哥伦比亚最高之一)和独特的“公牛节”(Festival del Porro)音乐传统,正是这段历史的回响。
1928年,联合果品公司(United Fruit Company)在邻近的塞萨尔-马格达莱纳地区镇压工人罢工,酿成“香蕉大屠杀”(Masacre de las Bananeras)。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魔幻化这一事件,而塞萨尔农民至今仍控诉跨国公司对土地的掠夺。
1980年代,塞萨尔成为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与右翼准军事组织(AUC)的战场。美国禁毒战争资助的“哥伦比亚计划”将这里变成空中喷洒除草剂的试验场,导致农作物绝收、居民健康受损——这一生态灾难近期被国际法庭重新调查。
全球最大露天煤矿塞雷洪(Cerrejón)年产3200万吨煤炭,却导致瓦尤(Wayuu)原住民被迫迁徙。2022年欧洲能源危机期间,德国曾请求哥伦比亚增产煤炭,而环保组织则抗议煤矿扩张破坏水源——这种矛盾凸显全球能源转型的虚伪性。
卡诺-利蒙石油管道(Cano-Limon)途经塞萨尔,每年遭遇数十次游击队袭击。2023年,当地社区起诉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污染水源,案件与美国“环境种族主义”讨论形成跨洋呼应。
2016年和平协议后,塞萨尔成为土地归还试点区。前FARC成员与农场主共同经营的可可合作社,产品已出口到欧盟“公平贸易”市场——尽管黑帮威胁仍如影随形。
在省府巴耶杜帕尔(Valledupar),嘻哈团体“塞萨尔之声”将原住民鼓点与非裔节奏融合,歌词直指环境正义。他们的MV在TikTok获百万播放,成为Z世代参与政治的新方式。
当COP28讨论“损失与损害基金”时,塞萨尔的农民正在记录煤矿导致的干旱;当俄乌冲突推高全球粮价,这里的香蕉工人仍在争取基本工资。塞萨尔提醒我们:所谓“全球热点”,不过是无数地方伤口的集合。而它的抗争史或许预示着一个真理——没有环境正义,就永无和平可言。
(注:本文为符合博客风格略去学术引用,关键数据参考哥伦比亚国家统计局、塞雷霍煤矿可持续发展报告及国际危机组织2023年哥伦比亚年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