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托莱多 历史
在加勒比海沿岸的中美洲小国伯利兹,有一片被热带雨林覆盖的神秘土地——托莱多区。这里是伯利兹最南端的行政区,也是该国原住民玛雅人最后的聚居地之一。当全球热议气候变化、原住民权利和文化保护时,托莱多的故事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古老文明与现代世界的复杂对话。
托莱多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典玛雅时期(公元250-900年)。这里的卢班图姆(Lubaantun)和尼姆利普尼特(Nim Li Punit)等遗址曾是玛雅城邦的重要节点。玛雅人在这里建立了精密的天文观测系统、宏伟的金字塔和复杂的水利工程。然而,与整个玛雅文明一样,托莱多的古典玛雅社会在10世纪左右神秘衰落,原因至今众说纷纭:气候变化、资源枯竭、战争或社会动荡?
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中美洲,但托莱多因地形险峻、资源有限,并未成为殖民重点。玛雅人得以在此保留相对独立的生活方式。18世纪后,英国势力逐渐渗透伯利兹(当时称英属洪都拉斯),托莱多成为逃亡奴隶(加里富纳人)和玛雅人的避难所。
1981年,伯利兹独立,托莱多正式成为该国的一个行政区。然而,这里的玛雅社区长期被边缘化,土地权、教育和发展问题至今悬而未决。
托莱多拥有伯利兹最大的热带雨林覆盖区,是中美洲生物走廊的关键部分。然而:
托莱多的玛雅人(主要是凯克奇族和莫潘族)在2015年赢得历史性诉讼,伯利兹最高法院承认其对传统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但问题依然存在:
托莱多被《孤独星球》称为“伯利兹最后的秘境”,生态旅游看似是双赢选择:
托莱多的玛雅农民正尝试将传统“米尔帕轮耕制”与有机农业结合,既保护土壤又提高产量。国际科学家也开始研究玛雅人的抗旱作物品种,以应对全球变暖。
托莱多的挑战并非孤例。从巴西亚马逊到印尼巴布亚,原住民社区都在寻找平衡发展的路径。或许,托莱多的实验——比如“社区森林管理”或“文化知识产权注册”——能为世界提供新思路。
在伯利兹的密林深处,托莱多的玛雅人用沉默的韧性书写着另一种现代性。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
当联合国高谈“2030议程”时,或许该听听托莱多长老的一句话:“我们不需要被拯救,只需要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