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密尔-卡拉巴赫 历史
在欧亚大陆的交汇处,高加索山脉如同大地的脊梁,将黑海与里海分隔开来。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碰撞的前沿,而阿塞拜疆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亚美尼亚人称"阿尔察赫")地区的争端,则是这一地区复杂历史与现代地缘政治最鲜明的体现。
2020年的第二次卡拉巴赫战争和2023年阿塞拜疆的军事行动,使这个长期被国际社会忽视的冲突再次成为全球焦点。要理解当今的局势,我们必须回溯这片土地上千年的历史脉络。
卡拉巴赫地区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至石器时代。考古发现表明,早在公元前4千年,这里就有发达的农业文明。在古典时代,这片土地先后属于乌拉尔图王国、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王国等古代政权。
值得注意的是,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王国(约公元前4世纪-公元8世纪)是一个多民族、多信仰的古代国家,其居民包括讲各种高加索语言的部落,也有亚美尼亚人和波斯人的影响。这一时期奠定了卡拉巴赫作为文化交汇点的特质。
公元4世纪,基督教通过亚美尼亚传入卡拉巴赫地区。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在此建立了强大的宗教和文化影响力,修建了许多至今仍存的古老教堂和修道院。阿马拉斯修道院(建于4世纪)和甘扎萨尔修道院(建于10世纪)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见证。
然而,这一时期的卡拉巴赫并非纯粹的"亚美尼亚"地区。历史资料显示,当地人口构成复杂,包括各种高加索民族和波斯文化的影响。亚美尼亚文化的主导地位更多体现在宗教和精英文化层面。
16-18世纪,卡拉巴赫成为波斯萨法维王朝和奥斯曼帝国争夺的对象。这一时期,当地出现了半自治的卡拉巴赫汗国,由突厥穆斯林统治者管理,但境内仍有大量亚美尼亚人口。
19世纪初,随着俄罗斯帝国向南扩张,卡拉巴赫地区通过古利斯坦条约(1813)和土库曼恰伊条约(1828)被并入俄罗斯。俄罗斯当局鼓励亚美尼亚人从波斯和奥斯曼帝国迁入,改变了当地的人口结构。
19世纪末,随着奥斯曼帝国境内亚美尼亚人处境恶化,更多难民涌入卡拉巴赫。同时,阿塞拜疆(当时称"东高加索穆斯林")的民族意识也开始觉醒。两种民族叙事开始争夺对卡拉巴赫历史解释权:
这种历史认知的差异为日后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1921年,高加索局(苏联领导机构)最初决定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划归亚美尼亚苏维埃共和国。但斯大林干预后,1923年该地区被划为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境内的自治州(NKAO)。
这一决定基于多种考虑: - 平衡各民族利益 - 削弱泛突厥主义和泛亚美尼亚主义 - 便于莫斯科中央控制
苏联时期,卡拉巴赫亚美尼亚人抱怨在阿塞拜疆统治下遭受歧视: - 文化权利受限 - 经济发展滞后 - 人口比例被刻意改变(通过移民政策)
1988年,随着苏联改革政策推行,卡拉巴赫亚美尼亚人发起运动要求脱离阿塞拜疆,加入亚美尼亚。这一诉求引发: - 苏姆盖特等地针对亚美尼亚人的暴力事件 - 大规模人口交换(难民潮) - 苏联解体前夕的武装冲突
苏联解体后,全面战争爆发。亚美尼亚支持的卡拉巴赫亚美尼亚人武装取得军事优势,不仅控制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还占领了周边7个阿塞拜疆地区(占阿领土约20%)。
战争结果: - 约3万人死亡 - 百万难民和流离失所者 - 亚美尼亚方面实际控制卡拉巴赫及周边地区 - 阿塞拜疆丧失领土但未放弃主张
1994年停火后,国际社会通过明斯克小组(俄美法共同主持)推动和平进程,但进展有限。主要争议点: - 卡拉巴赫最终地位 - 周边地区归还问题 - 难民返回权 - 安全保证
这一时期特点: - 阿塞拜疆利用能源收入加强军备 - 亚美尼亚经济困难但保持军事优势 - 俄罗斯在双方间平衡角色
得益于里海油气资源开发,阿塞拜疆经济军事力量快速增长: - 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2006年开通) - 军事预算大幅超过亚美尼亚 - 与土耳其、以色列等加强军事合作
2020年9月,阿塞拜疆发动大规模攻势,在44天内取得重大军事胜利。关键因素: - 土耳其提供的无人机技术支持 - 以色列提供的精确制导武器 - 亚美尼亚军事装备落后 - 俄罗斯相对中立立场
战争结果(根据2020年11月停火协议): - 阿塞拜疆收复周边7个地区及部分卡拉巴赫领土 - 俄罗斯维和部队进驻拉钦走廊 - 亚美尼亚重大挫败,国内政治危机
2023年9月,阿塞拜疆发动"反恐行动",迅速控制剩余卡拉巴赫地区。导致: - 卡拉巴赫亚美尼亚武装解散 - 几乎全部卡拉巴赫亚美尼亚人逃往亚美尼亚(约10万人) - 阿塞拜疆实现完全控制 - 国际反应相对克制
卡拉巴赫冲突反映了更广阔的地缘政治竞争: - 俄罗斯:传统主导力量,但影响力受挑战 - 土耳其:坚定支持阿塞拜疆,扩大在高加索影响 - 伊朗:担忧北部边境亚美尼亚势力削弱 - 西方:关注能源通道和人权,但介入有限
卡拉巴赫案例提出了复杂的国际法问题: - 领土完整vs民族自决权 - 使用武力的合法性边界 - 少数族裔保护机制失效
里海能源资源使冲突具有全球意义: - 欧洲寻求减少对俄能源依赖 - 阿塞拜疆作为替代供应源地位上升 - 地区稳定关乎多条国际能源通道安全
虽然取得军事胜利,阿塞拜疆仍面临: - 国际形象和少数民族权利问题 - 与亚美尼亚全面和平协议谈判 - 俄罗斯维和部队未来地位 - 国内多元文化社会建设
亚美尼亚需要: - 消化战败的政治社会后果 - 重新评估与俄罗斯的同盟关系 - 探索与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关系正常化 - 经济转型和国家安全新战略
有效的国际参与应关注: - 推动双方和平条约签署 - 监督人权和少数群体保护 - 支持地区经济合作项目 - 平衡各方利益,防止新冲突
卡拉巴赫的故事远未结束。这片见证了无数文明兴衰的土地,如今再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阿塞拜疆虽然取得了军事控制,但要实现真正的和平与繁荣,仍需超越胜利者的姿态,构建包容的地区秩序。
在全球地缘政治重组的大背景下,卡拉巴赫的命运将继续与大国竞争、能源政治和民族认同等21世纪核心议题紧密相连。其最终解决之道,或许不在于简单的"谁拥有历史权利",而在于各方能否找到共同面向未来的智慧。